数字人文国际联合暑期工作坊’2023

2023年5月2日

/images/camp2023.png 访问系统

为推动国际数字人文事业的发展,培养既具备人文问题意识又能运用计算思维的跨学科人才,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历史学系、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数字中国研究计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系联合创办“数字人文暑期工作坊”。首届三校联合工作坊以“智能信息环境下的人文创新”为主题,将于 2023 年 7 月 30 日 – 8 月 12 日在北京大学举办,邀请人文学者和人工智能专家联合授课。现已面向全球开放招生,详见工作坊首页 (opens new window)

# 工作坊介绍

在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强力推动下,我们正站在教育乃至人类思维范式变革的历史拐点。如何培养既具备人文素养又能驾驭智能技术、既具有国际视野又立足于本地文化的文理贯通综合型人才,从而拥有在未来智能社会中处理复杂文化与社会议题的能力,是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

北大、哈佛、普林斯顿三校整合各自在东亚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精华师资设立本课程,希望通过对真实材料的精读研讨和具体项目的动手实践,为未来社会造就新人才、开辟学科融合的新路径。

本次工作坊课程以“智能信息环境下的人文创新”为主题,一方面教授如何在人文材料上应用大数据与智能方法,培养学员应用计算思维来解决历史与人文议题;另一方面,挖掘历史与文化类的复杂语料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 授课安排

本期课程将主要以中国历史和古代思想史的材料为实验素材,以讲授和研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由历史学家介绍历史材料和可供探索的研究选题,由技术专家讲授常见的数字人文方法和智能工具,学生们组成跨学科项目小组,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展开研究。课程期间,项目小组将相互分享各自的研究主题;课程结束时,所有项目小组汇报最终研究报告,由讲师团队进行点评。

课程还将邀请多才多艺的资深学者和民间艺术家展示和讲解传统的中国文化技艺,例如古琴、书画、太极拳等。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体验生动鲜活的文化传承。

第一周, 7 月 30 日 – 8 月 5 日

Date Content
Sun. Jul. 30 AM 1) 课程启动嘉宾讲话
2) 数字人文概述及课程介绍
3) 研讨:AI时代的人文创新
PM 人文课题的研究方法概述
Mon. Jul. 31 AM 以地方志文献分析为例
PM 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Tue. Aug. 1 AM 文本统计与分析
PM ChatGPT 在人文研究中的应用
Wed. Aug. 2 AM 概念史分析方法
PM 主题演化分析
Thu. Aug. 3 AM 大规模文本分析专题上
PM 大规模文本分析专题下
Fri. Aug. 4 AM 社会网络分析上
PM 社会网络分析下
Sat. Aug. 5 文化体验课外活动

(注:第一周以授课为主。同时,学员根据研究兴趣分组,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展开经典文献研讨)。

第二周, 8 月 6 - 12 日

Sun. Aug. 6 AM 案例研究分享 1
PM 小组项目实践
Mon. Aug. 7 AM 项目指导
PM 小组项目实践
Tue. Aug. 8 AM 案例研究分享 2
PM 小组项目实践
Wed. Aug. 9 AM 跨组分享交流
PM 小组项目实践
Thu. Aug. 10 AM 案例研究分享 3
PM 小组项目实践
Fri. Aug. 11 AM 项目研究指导
PM 小组项目实践
Sat. Aug. 12 项目汇报

(注:第二周学员组成项目团队,围绕某个研究课题,各自组织研究推进,研究导师对项目小组进行密集交流指导)

# 招生对象

本次工作坊课程重点招收中国历史、古代思想史、中国哲学、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知识工程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在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也欢迎青年教师参与课程。

本课程以线下授课和小组研讨的方式展开,学员须承诺全程参加。所有申请者均需通过正式报名渠道提交申请材料,经由三校教师组成评审委员会综合评估后录用。报名申请链接:https://t.ly/wWwa (opens new window)

招生人数: 50 人。

申请截止日期: 5 月 28 日。

录取通知日期: 6 月 10 日。

# 课程费用

学费 2000 人民币,北京大学在校生学费 800 元。所有学员食宿自理。基于先到先得的原则,课程协助提供有限数量的北大中关新园住宿预定。课程有少量国际旅费资助名额可供申请。旅费资助申请者须提供以下两份材料作为参考:

  1. 所在院系的推荐信;
  2. 因本次工作坊产生的国际旅行票据。

# 课程证书

全程参与课程并完成所有要求的学员将获得北大、哈佛、普林斯顿三校联合签署的课程证书。

# 读博推荐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大文科院系合作,培养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叉的综合型人才。暑期课的优秀学员将有机会被推荐到人工智能研究院及相关人文社科院系读博。

# 成果发表

我们鼓励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在研究导师的远程指导下继续推进研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将推荐期刊发表。

# 组织委员会

# 指导委员会:

  • 邓小南,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 Peter Bol, Charles H. Carswell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Harvard University
  • Anna Shields,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and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 朱松纯,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 工作委员会:

  • 王 军,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
  • 何 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陈 松,Associate Professor, Bucknell University
  • 苏 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双聘副教授
  • 史 睿,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 教师团队:

  • Joe Denni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Song Che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y, Bucknell University
  • Donald Sturgeo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Durham University
  • Calvin Yeh: IT Architect,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 王 军,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
  • 苏 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双聘副教授
  • 王长松,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
  • 邱伟云,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杨 浩,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
  • 位 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
logo

© 2020-2024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 5 号北京大学方李邦琴楼

邮箱:gdhc@pku.edu.cn

微信公众号: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